世上有些事情是亘古不变的,比如“人总是要死的”;
但也有很多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关于死亡的思考、以及处理死亡的方法,简单地说:死亡观、殡葬观。
在殡葬界,我们经常听到“继承传统”或者“突破传统”的说法,或者听到两种相反的观点在激烈地争论。然而“传统”是什么,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中国的“殡葬传统”是非常庞杂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传统”的内涵是非常庞大的,无论“突破”还是“继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殡葬文化或者说中国的“殡葬传统”也是非常庞杂的,即使只说主流的儒家文化,也既有“生,以礼事之;死,以礼葬之,以礼祭之”(孔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曾子)的思想的一面,也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回避的一面,更有追求隆丧厚葬的奢华的一面。
这里面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内容。个内容是“实行火葬,改革土葬”,主要是针对“葬”;第二个内容是“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主要是针对“殡”。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两个内容的构成有个共同点:一项否定,一项肯定。肯定火葬,否定土葬;否定“丧葬陋俗”,肯定“文明节俭”。
作为现代社会为民服务的政策制定,应该既有堵也有疏。目前的问题是既没有足够的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公墓远远不够,审批的经营性陵园也同样不够),堵的力度也不够大(只抓土葬,并不真抓乱埋乱葬),而且因为把全社会的注意力都片面地吸引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方面去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殡葬界混乱无序乱象环生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