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发尘是无尘车间内空气污染源的主要来源,占80%~90%左右,人动作时的发尘量相当复杂,人静止(或基本静止)时的发尘量和激烈活动时的发尘量大约相差10倍。一个人在室内活动时不可能都是激烈活动,如果取这些动作的平均,可以认为一个人在室内活动时的发尘量为其静止(或基本静止)时的5倍,即为:5×105粒/(min人)。
与无尘车间周边相邻或相通的,较低洁净度的区域或非洁净区域,由于人员、材料的进出携带的污染空气,或沉降在人员、物料上的污染物被带入,是影响室内洁净度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来源。合理的正压差是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缝隙和传递窗、门、传送带开口等孔洞侵入污染空气的重要措施。
设在门口的气闸室、缓冲室以及空气吹淋室也有一定作用。但完全避免周边污染区域对无尘车间环境的干扰与影响也是困难的,特别是无尘车间在外门的附近区域。因此,关键工艺区域宜远离外门。
在正常情况下,新建、改建无尘车间或是末级过滤器更换后,按规范要求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检测,则过滤器本身、过滤器与支撑框架的接触面如有泄漏,都应被查出并予以处理。此时,送风系统不存在未经过滤而进入无尘车间的空气。
值得防范和注意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章不慎触及脆弱的过滤器纸芯,或是过滤器支撑框架因振动、或是密封胶垫老化、变质而致使过滤器与框架接触面的密封垫或胶条出现裂隙,从而泄漏未经过滤的空气,污染无尘车间,这也是日常监测工作关注的要点。
对进入无尘车间的设备、材料以及容器、包装等的预清洁、拆包地点和方法,以及进入无尘车间的程序等,都应该按照无尘车间运行管理的相关规范执行。但即使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程序操作,仍然难以完全杜绝粘附在原材料、容器、包装,特别是一些难以清洁的产品的细小组件上的污染物被带入无尘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