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卵子受精后,原生质向一端移动,形成胚盘。受精后 2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6 ℃ 时开始次卵裂而进入 2 细胞期。受精后 2 小时 30 分,当水温 19 ℃ 时进行第二次分裂而进入 4 细胞期,也有个别卵已完成第三次分裂而进入 8 细胞期。受精后 7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9 . 5 ℃ 时进入桑葚期,有的已发育到囊胚期。受精卵 10 小时 45 分,当水温 17 ℃ 时,细胞逐渐下包,进入原肠初期,有的已发育原肠中期。受精后 28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4 ℃ 时,胚体形成,但尚未出现肌节,。受精后 34 小时 40 分,当水温21 ℃ 时,胚胎上形成13 个肌节,眼泡出现,尾部出现 KuPffev氏泡。受精后 36 小时 15 分,当水温 17 . 5 ℃ 时,肌节增多至 17 节,耳囊出现;有的已有 22 个肌节,肌肉能够轻微收缩,卵黄囊成为梨形。受精后 46 小时 45 分,当水温 19 ℃ 时,形成,每分钟收缩 24次,有少量血液,但血管尚未形成;头部嗅囊长成,尾部脱离卵黄囊,能来回摆动。再经过 2 小时,鱼苗即从卵膜中孵出。
目前,由于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普遍存在转食阶段存活率偏低的“瓶颈”问题[2],鳅苗生产成本偏高,养殖的鳅种主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都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泥鳅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鳅苗开口饲料大多以蛋黄、鱼粉、豆浆、轮虫、卤虫幼体、豆饼粉糊、微粒子配合饲料为主[3-5],而投喂鲤鱼配合饲料粉料匀浆液上清液进行开口没有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