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步骤概述
装裱工艺大致可分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许多小的工序。
部分为定型备料,包括制浆糊、画心托底、托绫绢等。
第二部分上浆托纸,包括调试浆水、配托纸、润画心、上浆托纸、刷浆口、上墙绷平晾干。
第三部分裁画心、下料,包括画心下墙,取正方裁、量裁镶嵌材料。
第四部分画心与镶嵌材料的组合、定型,包括镶局、镶牙子、镶边、镶天头地脚、卷边或沿边、上钉角等。
第五部分复画上背,包括配复背纸、裱件的闷水润性,刷复裱上画和排平,加辅料、上墙、绷平。
第六部分后完成,包括下墙、打蜡、剪边、装天地杆轴,挂网结带。
由于装裱的类别和款式不同,它们的工序材料也各有差异,而每个装裱师的经验、习惯手法各异,各自的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装裱艺术又是一门工艺性强的专门技术,而且需要实际操作,反复实践才能逐渐掌握。这里只能简要谈几种基本的、简单易行能自己动手托裱的方法 [1] 。
工具
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2] 。
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棕刷,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
竹启子,用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滑,半圆形,后部粗厚。
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砑石,用以砑磨画背,以质细光滑的鹅卵石为之。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装潢志》,清代周二学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